每年7月,亞馬遜Prime Day會員日都是全球電商行業的年度盛事。這場由亞馬遜發起的全球購物狂歡節,不僅為消費者帶來了海量折扣,更成為第三方賣家沖刺銷量、清理庫存的關鍵戰場。然而,隨著活動規模逐年擴大,物流壓力也呈指數級增長。2025年Prime Day前夕,亞馬遜FBA倉庫再次爆倉的消息不脛而走——入庫延遲、上架緩慢、配送超時等問題頻發,讓無數賣家陷入焦慮。面對這一行業性難題,賣家該如何破局?
爆倉危機:Prime Day前的“隱形門檻”
物流鏈路全面承壓
Prime Day期間,亞馬遜全球倉庫的日均訂單處理量是平日的3-5倍。以美國站為例,2024年Prime Day首日訂單量突破6億單,直接導致部分熱門倉庫(如ONT8、LAX9)出現長達7天的入庫延遲。今年,隨著TikTok Shop等新玩家入局分流流量,賣家為搶占先機普遍提前備貨,進一步加劇了倉庫容量壓力。
賣家運營風險激增
爆倉直接導致三大連鎖反應:
斷貨風險:熱銷商品因無法及時入庫錯失銷售黃金期;
成本飆升:緊急轉運、加急配送等非常規操作推高物流成本;
鏈接權重受損:商品斷貨導致BSR排名下跌,后續推廣難度加大。
平臺政策收緊
亞馬遜近期更新的《FBA入庫政策》明確規定,對超期滯留貨物收取高額倉儲費,并限制爆倉期間的新建貨件計劃。這意味著賣家既不能“硬等”,也無法通過頻繁補貨緩解壓力。

自救指南:多維度的應對策略
1. 緊急預案:分流庫存,開啟“備胎計劃”
多渠道發貨:將部分訂單分流至沃爾瑪、eBay等平臺,避免單一渠道依賴。
虛擬倉過渡:利用海外倉的“一件代發”服務,將FBA斷貨商品轉為自發貨模式,維持鏈接活性。
預售策略:在商品詳情頁標注“預計到貨時間”,配合Prime專屬折扣提前鎖定訂單。
2. 長期布局:重構供應鏈韌性
動態庫存管理:
基于歷史銷售數據(建議參考過去3年Prime Day同期表現)建立安全庫存模型,采用“30% FBA+50% 海外倉+20% 在途”的梯度備貨策略。
智能補貨系統:
對接亞馬遜SP-API接口,實時監控倉庫容量、IPI績效分數,自動生成補貨建議。例如,當ONT8倉庫可用容量低于20%時,系統自動暫停該倉庫發貨,改用其他低負荷倉。
3. 關鍵節點:爭分奪秒的實操技巧
錯峰創建貨件:
避開每周一、周四的入庫高峰期,選擇周末提交貨件計劃,通過率可提升40%。
標簽優化:
使用亞馬遜官方認證的“無標簽入庫”服務(Label-Free),每件商品可節省0.2美元貼標成本,并縮短24小時入庫時間。
緊急申訴通道:
對因爆倉被拒收的貨件,通過賣家支持開啟“Case優先級”申訴,附上Prime Day促銷證明文件,通常可在48小時內獲得人工審核。
破局利器:第三方海外倉的“三重賦能”
在物流危機中,第三方海外倉正從“備選方案”升級為“核心基建”。以深耕跨境物流15年的出口易為例,其服務網絡覆蓋美/歐/日/澳等主流市場,可為賣家提供從倉儲到終端配送的全鏈路解決方案:
極速響應網絡
在洛杉磯、紐約、法蘭克福等核心城市布局“前置倉”,實現“今日下單,次日簽收”的本地化配送體驗,完美承接FBA斷貨后的流量溢出。
智能系統賦能
自主研發的OMS/WMS系統無縫對接亞馬遜、Shopify等平臺,支持自動同步訂單、智能分倉、庫存預警等功能,人效提升60%以上。
柔性服務定制
針對大促場景推出“爆款專案”:
提前30天鎖定倉位,承諾“0拒收”;
提供中大件商品專屬操作區,操作費直降30%;
配置專業QC團隊,免費提供商品質檢、換標、組合包裝服務。
Prime Day爆倉本質是供應鏈能力的“壓力測試”。短期來看,賣家需通過多渠道協同、智能工具輔助等手段“渡劫”;長期而言,建立“FBA+海外倉”的雙軌供應鏈體系,才是抵御風險、把握機遇的核心競爭力。當行業陷入同質化競爭時,那些能提前布局物流基建、將不確定性轉化為先發優勢的賣家,終將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脫穎而出。
